耒阳融媒10月27日讯(记者 涟清)秋日,阳光犹如热情的信使,将暖意铺向大地。有一种工作也同这阳光一样,暖人心田,传递关怀。耒阳司法行政工作就是这样一份温暖事业,他们为守护耒阳这方水土的和谐与安宁,正默默书写着一个又一个暖心故事。
行政复议护公正
走进耒阳市司法局,办公场所虽不宽敞,却处处可见忙碌而专注的身影,正是在这片略显拥挤却充满温度的空间里,一个个关乎公正与温情的故事正在悄然发生。

(行政复议讨论现场)
不久前,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,一家教育科技公司的食堂正在使用一瓶已开封且超过保质期的“海天蚝油”。尽管这瓶蚝油所剩无几,也未造成实际健康损害,但根据相关规定,该公司仍被立案调查,并面临高达19,500元的罚款。
公司负责人感到十分委屈:“我们清楚使用过期食品不对,但这只是一瓶开封后的调味品,量少且已及时销毁。近两万元的罚款对我们小微企业来说,确实难以承受。”带着无奈与期待,他们向耒阳市司法局递交了行政复议申请书。
案件受理后,复议机构的办案人员没有简单“照章办事”。他们仔细翻阅案卷,实地走访企业,了解到该公司属首次违法,日常管理规范,此次问题实属疏忽。那瓶过期的蚝油货值极低,且未造成任何健康危害后果。办案人员一致认为:执法既要维护法律刚性,也要体现柔性原则。根据《行政处罚法》和湖南省相关裁量权基准,原处罚决定中高额罚款的适用依据不够充分,处罚幅度明显过重。
在随后组织的调解中,复议机构耐心搭建沟通平台,向执法单位阐明过罚相当的原则,也向企业释明其违法性质。尽管双方对罚款金额分歧较大、未能达成调解协议,但程序中的充分沟通为最终裁决奠定了基础。
最终,一纸复议决定书依法作出:维持原决定中的“警告”及“没收过期食品”部分,同时撤销19,500元的罚款。企业在收到决定书时感慨:“我们感受到了法律的严谨,也体会到了执法的温度。”
面对申请复议的案件,工作人员不是简单的“维持”或“撤销”,而是通过精准监督,在每一起案件中寻找法、理、情的平衡点,让法治之光既明亮,又温暖。
基层调解化“麻纱”
在基层,那些千头万绪、剪不断理还乱的“麻纱事”,正是司法所工作人员日常面对的真实课题。他们始终秉持“不伤和气、不损尊严”的原则,耐心倾听、细致沟通,努力将矛盾化解于萌芽、平息在基层。

(调解某小学校内学生意外受伤纠纷)
今年3月的一个课间,耒阳市某小学的操场上一片欢腾。学生周某(1)与周某(2)、付某在奔跑中不慎发生碰撞,周某(1)当场摔倒受伤。事发后,孩子被紧急送往长沙口腔医院检查治疗。随着医疗费用的产生,几位学生的家长因责任划分与赔偿金额问题产生严重分歧。情绪激动之下,言语争执不断,原本和睦的关系一时陷入僵局。三方共同来到耒阳市蔡子池司法所,希望借助人民调解化解纠纷。
调解过程中,司法所工作人员并未急于划分责任,而是首先营造平和的沟通氛围,耐心倾听每一方家长的陈述与委屈。理解他们的担忧与焦虑后,司法所工作人员一方面安抚各方情绪,引导他们换位思考,理解孩子们并非故意,意外本就难以完全避免;另一方面,也结合相关法律规定,细致分析事件中各方的责任程度。经过连续数轮的耐心沟通与协调,家长们逐渐从对立走向对话,从情绪对抗回归理性协商。
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的主持下,各方本着互谅互让、面向未来的态度,自愿达成一致:由一方监护人一次性赔偿6000元,另一方赔偿4500元,上述款项涵盖医疗、护理等全部相关费用。同时,某小学也积极履行协调义务,通过校方责任险向受伤学生支付保险理赔款8000元。
一场因校园意外引发的纠纷,在人民调解的柔性介入与专业引导下,不到四天时间便得以圆满化解。孩子们重返安宁的校园生活,家长们也卸下了心中的重负。这不仅解决了几个家庭的实际困难,也守护了校园的和谐氛围,筑牢了社区稳定的第一道防线。
法律援助渡难关
耒阳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墙上,悬挂着一面“情系百姓伸援手,法治之光照民心”锦旗,这锦旗背后藏着一个温情故事。

(赠送锦旗)
今年三月,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,夺走了梁某父亲的生命。这场悲剧不仅让亲人痛彻心扉,更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绝境。
接踵而至的医疗费、丧葬费,压得梁某喘不过气来:“那时候,真的觉得活着太难了,不想活了。”梁某回忆道。
绝望之际,梁某听说法律援助中心能申请法律援助,便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找了过来。令他感到温暖的是,工作人员递来一杯热茶:“先喝口水,慢慢说,有困难,我们一定会帮你。”
了解实际情况后,中心迅速指派经验丰富的罗律师承办此案。
两个多月的时间里,罗律师与梁某每天保持着联系。“深夜,罗律师还在研究最新的司法解释,说这关系到赔偿金额的认定。”梁某回忆时,眼中仍满含感激。
经过不懈努力,案件终于迎来了圆满结果。当赔偿款到账的那一刻,这个七尺男儿忍不住热泪盈眶。
如今,这面锦旗见证了一个普通家庭在法治护航下重获新生的历程,也见证着法律援助工作者用专业与温情点亮的一个个人生。
社区矫正育新生
社区矫正对象小曹(化名),因一时冲动犯下抢劫罪,被纳入社区矫正管理。入矫之初,他觉得自己被社会贴上了“罪犯”的标签,同学的异样目光、亲人失望的叹息,都像一根根尖刺,扎在他心上。“反正没人看得起我。”他这样想着,对未来失去了所有信心,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每一次谈话、每一项监管要求,都报以冰冷的抗拒。

(社区矫正心理咨询)
“你们不就是来看管我的吗?有什么好谈的?”——这句话,成了他筑起的第一道高墙。
面对这颗被阴霾笼罩的年轻心灵,耒阳市司法局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没有一丝气馁。
一次,工作人员通过“矫务通”打卡系统,发现小曹未按时报到,电话也无人接听。一丝不祥的预感掠过心头,他们立即赶往小曹的住所,发现他酗酒陷入昏迷。情况危急,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没有丝毫犹豫,第一时间将他送往医院。工作人员果断处置,悉心照料,小曹心头的坚冰慢慢开始融化。交流中,他终于袒露了深埋心底的创伤:“爸妈常年在外,除了给钱,从不问我冷暖。我打架、赌博,无非是想让他们多看我一眼……可他们永远只说我没出息,从来没人问过我,到底需要什么。”
这沉甸甸的倾诉,让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更加坚定了初心。他们一次次家访,在小曹与父母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,让疏离的亲情逐渐回暖。
如今的小曹,早已告别昔日陋习,眼中重新有了光彩。他不仅严格遵守矫正规定,更开始认真规划未来,积极为回归社会做准备。
小曹的转变印证了:每一颗看似冰冷的心,都可能被温情唤醒。在法与情之间,耒阳市司法局正用专业与耐心,为社会的和谐稳定,筑起一道温暖而坚实的防线。
这一个个温暖的故事,正是司法行政工作为民初心的生动写照。正如耒阳市司法局局长刘子云所说:“我们不仅要让群众感受到法治的力度,更要让群众体会到法治的温度。”
一审:赵娟
二审:杨明涛
三审:何孝国
责编:谢娟娟
来源:耒阳市融媒体中心
我市召开政务公开暨政府网站新媒体工作调度培训会
耒阳市交通运输局干部职工气排球赛暨扣球大赛圆满收官
耒阳:以“集体寿礼”倡文明新风 让敬老之情润泽乡村
耒阳市文艺工作者开展重阳节惠民演出
耒阳市召开2026年部门预算编制培训会议
爱心企业向一线环卫工人捐赠饮品
【“勿忘国耻·立志报国”主题朗诵决赛】《卖报歌》张思妤
2025敬老爱老----线描里的母爱
下载APP
分享到